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多智能体系统有限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多智能体系统有限时间一致性控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发布时间:2024-04-01 13:07:47

  1. 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和跟踪控制有什么区别?
  2. 明天专业游戏专业概论答案
  3. 收藏 | 2020年第2季度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回顾

一、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和跟踪控制有什么区别?

多智能体系统协调控制在工程、生物和社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背景,是当前系统控制界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研究了线性和一类典型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控制问题,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节点为一般连续时间线性系统的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个仅依赖于智能体间相对输出的观测器类型的一致性协议.证明了多智能体系统的动态一致性问题可以等价地转化为一组维数和单个智能体相等的矩阵的稳定性问题,并给出了一致性的最终状态表达式.首次提出了一致性区域的概念.通过例子指出一致性区域可用于表征一致性协议对于通信拓扑结构变化的鲁棒性.证明了存在协议具有无穷大一致性区域,当且仅当每个智能体是可镇定和可检测的.基于一致性区域概念,分别给出了智能体为临界稳定、临界不稳定和给定收敛速度情况下一致性协议的多步设计算法.这些设计算法具有很好的解耦特性,此特性对于多智能体网络规模较大时尤为重要.上述一致性算法可用于解决简单航天器编队控制问题.

(2)针对节点为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基于相对测量输出的观测器类型的动态一致性协议.将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动态一致性问题等价地化为一组维数和单个智能体相等的矩阵的schur稳定性问题.提出并分析了离散一致性区域的概念.证明了存在一致性协议具有s1={z:|z|<1}或sδ={z:|z|≤δ)(0<δ<1)类型的有界一致性区域,当且仅当每个智能体是可镇定和可检测的.基于离散一致性区域概念,给出了智能体为临界稳定和临界不稳定情况下一致性协议的的多步设计算法.讨论了一致性算法在分布式编队控制中的应用.

(3)考虑了受到外部扰动的多智能体系统的h2和h∞一致性控制问题.证明了多智能体系统的h2和h∞一致性问题分别可以等价地化为一组维数和单个智能体相等的系统的h2和h∞控制问题.提出了h2和h∞一致性区域的概念,这些概念可以用于刻画智能体网络一致性对于外部干扰的抑制能力.给出了存在协议具有无穷大h2和h∞一致性区域的充要条件.基于h2和h∞一致性区域概念,给出了h2和h∞一致性协议的多步设计方法.得到了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的h2和h∞性能极限.进一步地讨论了leader-follower通信拓扑情况.

(4)研究了由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系统-lur'e系统组成的多智能体系统的全局一致性控制问题.

二、明天专业游戏专业概论答案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发展的两个极端分别是纯游戏、复杂的拟真化。

2.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那么前八种艺术分别为:绘画、雕塑、文学、

音乐、建筑、影视、舞蹈、戏剧。

3.游戏技术使用方面的两个发展方向是专业游戏厂商选用通用硬件平台、游戏公司都为pc开发游戏。

小测试(答案部分)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出现。

2.1961年世界公认的第一个电子游戏宇宙战争出现。

3.1974年埃德.罗伯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pc电脑。

4.作为游戏业奠基石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什么?尽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资源,并将其推向极限;在一个持续时段内尽可能提高程序的变化性;务必使观者积极愉快的参与进来。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市场调研可以细分为数据获取、数据分析两个过程。

2.游戏策划内容主要包括内容系统性、表达明确性两个部分。

3.游戏开发主要包括技术选用、结构设计、项目组织等内容。

4.市场运营主要包括市场宣传、产品定价、售后服务等内容。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美术总监(主美)的管理工作性质是协调整个小组工作、统一整体绘画风格、整合所有美术元素。

2.网络游戏程序员现分为客户端开发工程师和服务器端开发工程师。

3.游戏产品经理主要负责一款游戏的产品包装、市场宣传、运营销售策略的制定等工作。

4.随游戏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些新职业有游戏推广员、职业战队、游戏带练、游戏商人等。

小测试(答案部分)

1. 游戏的含义是什么?游戏就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的交互式娱乐行为。

2. 什么是规则?一个游戏在进行的过程中,所有参与游戏的人员必需遵守的行

为准则。

3. 游戏主要具备交互性、游戏模式、行为规则、娱乐性、满足感五种特征。

4. 电子游戏主要具备现实模仿真实性、采用技术复杂性、游戏内容丰富性、时

间空间虚拟性四个特性。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电子游戏分类时考虑的类型范式中最主要的四项分别是主题、故事情节、视觉风格、游戏规则。

2、电子游戏类型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确立阶段、融合阶段。

3、目前流行的分类中基本分类包括:动作类、冒险类、模拟类、益智类、经营类。

小测试(答案部分)

1、人类的5个基本需求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2、游戏能够满足人类5个需求中的: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3、玩家需求中的“体验”包括:情感体验、幻想体验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列出3个以扮演为主要内容的游戏:仙剑奇侠传、剑侠情缘、博德之门

2、列出3个以洞察为主要内容的游戏:扫雷、空挡接龙、逆转裁判

3、列出3个以冒险为主要内容的游戏:生化危机、恐龙危机、鬼武者

4 、 玩家期望中的操作体现在游戏自身操作的一致性、与其他游戏操作的一致性

两个方面。

5 、 玩家需求对游戏的题材、操作、制作技术、游戏内容等方面会有相当大的影响。

小测试(答案部分)

1 .游戏设计文档的主要功能有:指导游戏开发的顺利进行、确保游戏主题的连贯性、确保游戏项目的持续性。

2 .公认的游戏设计文档应具有以下特点:便于阅读、避免重复、简洁明确。

3 .常用的文字表格处理工具有:word、excel、powerpoint。

4、常用图形图像处理工具中常用三维软件包:maya、3dmax、light wave 。

5 .常用游戏引擎编辑器有:unreal、radiant系列等。

小测试(答案部分)

1. 策划文档的中需要注意的编写误区:编写过于简单、过多地描写背景故事 、过于繁琐 、过多的幻想、没有及时更新 。

2. 游戏策划的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 、要能够充分了解玩家的心理 、对游戏其他部门的工作有所了解、有影视、美术、文学方面的功底、能够虚心采纳别人的合理化建议、对游戏制作有持续的极大热情。

小测试(答案部分)

1.获得游戏创意的主要途径:发挥自身想象力、从其他媒体获得创意、从其他游戏获得创意。

2.从游戏技术方面考虑游戏设计时应考虑的引擎情况包括:使用公司原有引擎、在原有引擎基础上升级、开发新的游戏引擎、引进游戏引擎。

3.构思游戏时应考虑技术环境、时间和成本上的制约因素。

小测试(答案部分)

1.一个完整的游戏创意说明书包括:游戏名称、游戏类型、游戏内容、游戏特点描述、玩家操作、游戏风格六部分内容。

2.游戏开发各项工作始终围绕游戏创意进行,贯彻游戏创意在工作中要做到细化创意、调整创意。

3.编写游戏创意说明书是应注意:避免引用其他游戏、避免无谓形容。

4.游戏创意说明书的作用:立项报告、策划文档、宣传资料。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明确故事来源通过:改编他人小说或故事结构、原创游戏故事、借用已有题材编写新故事。

2.讲述故事的顺序有:正叙法、倒叙法、插叙法。

3.设计描述角度时通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两种方法。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在一个故事开始的时候,给玩家一个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并将这个故事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告诉玩家,这个过程叫做故事情节的切入 。

2.所谓“剧情阻碍”指的是在游戏进行过程中玩家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玩家继续游戏的阻碍。

3.目前流行的游戏故事结尾通常表现为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是完美型,整个游戏故事最后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另外一种是缺憾型 。

小测试(答案部分)

1 .游戏故事结构分为单线式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两种情况。

2 .构成非线性结构的因素有:非线性剧情设计、多种解决问题途径、玩家玩的顺序、玩家的选择。

3 .非线性结构的种类:橄榄状结构、树根状结构、树冠状结构、网状结构。

小测试(答案部分)

1.非线性结构故事设计中矛盾设置包括:多重矛盾设置、连环矛盾设置、分支矛盾设置。

2.所谓多层矛盾设置是指将若干个小的悬念和冲突同时给玩家,这些矛盾的解决没有先后顺序,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择完成次序。当玩家完成所有的悬念和冲突之后,就可以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任务。

3.我们在构思和安排情节的过程中,有可能一次只给出一个矛盾和冲突,等玩家解决完矛盾和冲突之后,再将下一个矛盾和冲突现实给玩家,这种方法我们叫连环矛盾设置。

4.所谓的分支矛盾设置是指在解决前一个冲突的时候,安排下一个矛盾冲突,为情节的下一步进展做好铺垫。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元素由角色、道具、实体对象三部分组成。

2.游戏元素属性设计时需要把握突出主题、明确作用、相互关联三方面原则。

3.游戏元素通过形象特征、属性特征两方面来设计。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中npc可分为:非控制主要角色、非控制简单角色、非控制次要角色。

2.游戏中npc可起到提供线索、情节交互、烘托气氛、提升等级等作用。

小测试(答案部分)

1.设计游戏中角色时应考虑确定游戏角色、确定游戏角色属性。

2.编写游戏角色属性时应从属性说明、属性作用、取值范围、适用范围、相关说明几方面开展。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种道具可分为:使用类道具、装备类道具、情节类道具三种。

2.游戏中使用类道具可分为:食用类道具、投掷类道具两种。

3.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情节获得、金钱购买、战斗获得、解开谜题、打造合成等途径获得道具。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策划文档中对道具进行描述包括:道具名称、获得方式、物品等级、使用效果、装备条件五部分内容。

2.以《魔兽世界》举例,。魔兽中的装备按质量级别分类可分为:粗制品质、普通品质、精致品质、珍稀品质、史诗品质、传说品质、神器;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策划文档中对实体对象进行描述包括:对象名称、设计目的、出现场景、基本属性、显示状态五部分内容。

2.对形象特征进行描述时通常使用形象描述、文字描述、特点描述等方法。

3.游戏设计中常用的人物角色典型的形象有:英雄、反面人物、狡诈者、双面人、盟友等。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规则构成的要素:相关事件、事件主体、对应规则。

2.游戏规则中相关事件构成的要素:事件的完整性、与某个规则相关联。

3.什么是对应规则?依据相关事件进行的特定行为,简称规则。

4.游戏中对应规则体现方式是计算公式,计算公式包括两部分:运算规则、与运算相关的数据。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策划文档中游戏规则的编写包括:名称、说明、公式、推算、触发、适应六部分。

2.物品掉落分为:随机掉落、计数掉落两种。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在考虑游戏公式设计上应考虑游戏的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两方面。

2.静态平衡在游戏中体现为:优势策略、对称平衡、交替平衡、传递与不传递结合、循环平衡。

3.动态平衡在游戏中体现为:维护平衡、建立平衡、破坏平衡。

4.动态平衡的类型:势均力敌、相对变化、互相制约、互相协作。

小测试(答案部分)

1.rpg游戏公式系统设计上主要考虑哪些?职业系统、技能系统、道具系统、升级系统、货币系统。

2.游戏中技能平衡一般指:攻击技能、防御技能、恢复技能等。

小测试(答案部分)

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英文缩写为 ai, 是一门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哲学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是人类在机器上对智能行为的研究,是人类创造的物体的智能行为。

2.人工智能的四个研究方向是模拟人的思考能力、模拟人的行为能力、理性思考、理性行为。

3.游戏ai基本是在ai学术研究的第四条,即理性行为领域。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电子游戏中设计人工智能的方法包括:有限状态设计、模糊状态设计、可扩展性ai 。

2.模糊状态设计(fusm)的基本思想就是在有限状态设计(fsm)基础上引入不确定性。

3.可扩展性ai:给玩家提供一些简单易用的工具,使得他们可以轻松地修改npc的行为规则。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进程的作用:游戏设计人员需要把游戏分解为玩家经历的各种事件,并叙述他们如何发展变化。

2.目前哪些游戏类型最好使用关卡来细分?rpg、rts、fps、act、avg等。

3.关卡的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任务目的、条件限制、发生地点、相关npc、所需物品、相应奖励、故事流程。

4.游戏进程中悬念设计的方法包括:剧情式悬念、操作式悬念、技术性悬念。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中非互动方式讲述故事方法有:片头动画、文本滚屏、图像、声音。

2.片头动画技术上分为:游戏引擎生成动画、视频数据动画。

3.在游戏流程中讲述故事的方法:文本、环境、对话、npc的行为。

4.设计游戏场景的作用:场景交待时空关系、营造情绪气氛。

小测试(答案部分)

1.通常是技术限制决定某个关卡应该在什么地方结束,由于内存每次只能载入有限的纹理、声音和关卡的数据,当这些资源使用完毕之后,就需要使游戏停止一段时间,以载入新的游戏关卡数据。

2.设计良好的关卡,从开始到结束,在难度和紧张程度上是逐渐增加的。

3.关卡通常由动作、探险、解密、剧情叙述、美工五部分组成。

4.关卡设计层面包括:限制层、感性层、理性层。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关卡设计的要素包括:地形、边界、物品、敌人、目标、情节、大小、视觉风格。

2.游戏关卡设计中容易走进的误区:玩家的空间流程没有过渡、不合理的安排敌人、滥用开关系统、过于平淡、缺乏奖励 。

3.使用关卡编辑脚本有点是易于学习和控制,不足是效率不高。

4.监测游戏的基本可玩性包括:调整总体结构和地形特征、检查整个关卡的角色流。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游戏的交互过程:一部分是玩家向游戏发出的指令信息,告诉系统如何运行;一部分是系统向玩家发送的信息,也就是关于玩家操作之后游戏的状态。

2.人机界面决定了游戏性,起到连接玩家和游戏内核的作用。

3.界面设计的原则:设计人性化界面 、避免游戏界面干扰游戏显示区域、简化控制模式。

小测试(答案部分)

1.界面设计的方法:调查研究、基本概念设计、生成界面原型、界面可行性测试、反复优化。

2.游戏界面的文档编写分为: 游戏的主界面、角色属性面板。

小测试(答案部分)

1.如果可以用二维的操作思路,尽量不要用一维的操作。减少玩家的操作次数。在设计二维操作时,尽可以多的把操作资源罗列出来。

2.鼠标移动最短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避免鼠标移动轨迹过长 节省玩家的时间为目标。

3.使用一维的操作的前提下,尽量把一些常用的键,放在第一层面上 。

4.快捷键放置原则:设置为左手打字时可击点的键位。

5.二维操作:则是尽可能的利用你的操作资源,把所有的可以击点的内容与你的操作资源一一对应,并且“唯一化” 。

小测试(答案部分)

1.教材中其他人机交互手段中最有希望的交互手段为语音识别 、 姿势识别。

2.游戏操作的文档表达主要内容是鼠标基本操作、 键盘操作设计。

1.游戏色彩系统包括(rgb)、(cmyk)

2.游戏色彩的作用包括(加强游戏置入感)、(表达感情)、(引导玩家的注意力)

3.所谓身体比例,就是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对游戏人物来说就是(头)、(胸)、(臀)三大块

4.如果一个 rgb 的值为 255,255,255 则表示为(白色)。如果完全拿掉这三原色的光 (rgb:0,0,0) 则产生(黑色)

1.未来网游配乐的主要趋势是(音乐的耐听性)

2.(循环播放)是网络游戏音乐的独特性。

3.在目前国内外的网络游戏中,主要的播放形势为(首尾无缝衔接)、(自然首尾)

判断题:

1.游戏引擎的好坏,直接影响游戏品质的好坏。( √ )

2.游戏引擎就是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从计算碰撞、物理系统和物体的相对位置,到接受玩家的输入,以及按照正确的音量输出声音等等。(√)

3.游戏引擎重要的处理环节包括光影处理、动画系统、物理系统、碰撞检测、成像、网络处理、输入。(√)

4.如果游戏公司想开发一款游戏,首先必须主自研发游戏引擎。(×)

1.游戏引擎的历史和( fps游戏)的发展密不可分

2.引擎对游戏的影响包括(对游戏开发的影响)、(对游戏玩家的影响)、(对整个游戏产业链的完善与促进)

3.游戏引擎的(商用)直接促成了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

1. 欧洲游戏文化具有强的本土特征,多以(宗教)、(希腊神话)、(骑士精神)、(北欧传说为主)。

2. 依照《龙与地下城》(d&d)游戏规则的游戏有:(博德之门)、(博德之门2)、(冰风谷)、(无冬之夜)、(异域镇魂曲)等。

3. 基督教义和骑士精神指得是一个信仰基督的应具有的八大美德:谦卑、正直、怜悯、英勇、公正、牺牲、荣誉、灵魂。

4. 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游戏有:(三国志-霸王的大陆)、(诸葛孔明传)、(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三国豪侠传)、(铁血三国志)、(幻想三国志)。

5.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9水克火),9(火克金)。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1. 《星际争霸》,是由暴雪公司(blizzard)制作并于(1998)年发行的一款即时战略类游戏 。

2.由暴雪公司开发的(《暗黑破坏神》)被堪称是rpg游戏精品中的精品。

3. 《反恐精英》,是一个以(团队合作)为主的射击类单机游戏。

4. 在《古墓丽影》中,女主角的名称叫(劳拉)。

5.1995年由大宇软星公司狂徒创作群制作开发的著名中文角色扮演游戏(《仙剑奇侠传》),被堪称为中国游戏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之作。

1. 单机游戏的概况主要包括(游戏名字)、(游戏类型)、(游戏内容)、(特点描述)、(玩家操作)、(游戏风格)等内容。

2.编写游戏背景要求(确定故事主题)、(明确故事来源)、(确定讲述顺序)、(设计描述角度)。

3.游戏背景故事的来源主要分为(原创)、(改编)、(借用)等多个渠道。

1. 游戏构成元素一般包括(形象特征)、(属性特征)、(动作特征)三个部分。

2.游戏元素的设计中,设计者一般遵循(突出主题)、(作用明确)、(相互关联)原则。

3.npc角色的作用有(提供线索)、(情节交互)、(烘托气氛)、(提升等级)。

4.情节类道具的获得方式有(情节获得)、(金钱购买)、(战斗获得)、(解开迷题)。

1. 游戏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是(相关事件)、(事件主体)、(对应规则)。

2.构成相关事件的因素有:(具有事件的完整性)、(与某个规则的关联性)。

3.所谓的对应规则,就是依据相关事件进行的(特定行为),简称规则。

1. 人工智能的设计目的有:(增加玩家的挑战性)、(模拟真实世界)、(增加游戏的可玩性)、(帮助叙述故事)、 (创造一个逼真的世界)。

2.场景的设计层次分为(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

3.界面设计的原则有:(设计人性化界面)、(避免游戏界面干扰游戏显示区域)、(简化控制模式)

1. 网络游戏的发展至今共经历了( 三 )个阶段。

2. 一般的观点是把(《网络创世纪》)视为网络游戏的奠基者。

3.把(2d画面为主或2d/3d画面混用的)网络游戏统称为“第一代网络游戏”,把(《无尽的任务》)、(everquest )和(《天堂2》)等全3d大作视为“第二代网络游戏”。

4.网络游戏的类型有两种划分方式,分别为(按照客户端图像形式划分)、(按照网络游戏内容划分)。

1. 网络游戏的优点:(玩家的社会化 )、(人类智能取代人工智能 )、(网络游戏与街机游戏的对比) 。

2. 街机游戏强制限定了每次参与的玩家的(数量)。

3. 到目前为止,最为成功的网络游戏都是面向(角色)的。

1.网络游戏策划与开发的风险,主要由(价格)、(可用性)、(内容的独特性)、(熟悉程度)等因素影响。

2.网络游戏运营与维护的风险,主要由(服务器的安装和冗余)、(网络带宽问题)、(数据库构造与维护)、(质量保证费用)、(大范围的客户服务)、(安全与攻击问题)等因素影响。

1.windows开发环境的优势有:(平台易于安装和维护)、(系统软件和底层应用软件的支持非常丰富)、(程序员广泛的技术熟练程度)、(更多的游戏引擎都运行于windows上)、(很多集成开发环境都运行于windows上)、(多种组件技术支持程序代码的复用)、(windows平台本身有价格优势)。

2. windows开发环境的缺点有:(indows的安全性问题)、(效率问题)、(多进程和多线程的支持)、(系统稳定性)。

1. linux/unix开发环境的优势有:(运行效率)、(支持定制)、(系统安全性)、(多线程)、(系统稳定性)。

2. linux/unix开发环境的缺点有:(平台不便于安装和维护)、(其他软件的支持)、(程序员缺乏)、(集成开发环境少)、(组件技术的应用很有限)、(基于图像显示的编程比较困难)、(价格因素)。

1. 网络游戏的开发语言很多,常用的有(java )、( c )、( c++ )等等。

2. 目前比较流行的数据库系统包括(mysql )、(sqlserver)、(oracle)。

3.常用的通信协议有(tcp/ip )、(spx/ipx )、(netbeui)协议等。

1. 在网络游戏开发中,服务器端的作用有(众多玩家客户端请求的处理)、(众多玩家间的信息同步)、(繁重的数据维护工作)、(大量的日志记录和分析处理)。

2.大部分的网络游戏采用了(tcp/ip)传输协议。

3.在网络游戏客户端的开发中,一般选用(windows)平台进行游戏前端开发。

1.设计网络游戏时应考虑的问题:(网络游戏的总体结构);(消息延迟);(模块化);(步调与平衡);(玩家中断/掉线);(网络游戏的游戏机制)。

2.适当的(步调与平衡)是网络游戏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3.网络游戏的魅力需要通过这个虚拟社会中的(人性冲突)和(戏剧性事件),塑造及传达游戏可玩性。

1、(书籍)、(电影)、(电视)和(其他娱乐媒体)是游戏创意的重要灵感来源

2、游戏的故事叙述角度也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主角。

3、这种没有分支,每个条件依次完成,完成一个条件,生成下一个条件,直到游戏结束的结构方式,叫(单线式结构)。

1.游戏机制三要素是(相关事件)、(事件主体)、(对应规则)。

2.在游戏机制或规则的制定中,(事件主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个引发相关事件的人或其他物质,我们叫(事件主体)。

1、手机显示屏:(tft)、(tft-lcd)、(ufb)、(ufb-lcd)、(cstn)、(dstn)。

2、手机摄像头内置ccd(光电荷耦合器件),内置的摄像头一般利用(手机显示屏显示影象)和(手机内存)进行数据保存。

3、红外接口是新一代手机的配置标准,它支持(手机与电脑以及其他数字设备进行数据交流)。通过红外接口,(各类移动设备)可以自由进行数据交换。

4、手机的三代短信服务是:(sms)、(ems)、(mms)。

1、移动游戏开发平台:(直接进入嵌入式开发)、(jin-fusio exen娱乐平台)、(j2me平台)、(brew游戏平台)。

2、in-fusio公司只把exen游戏放在少数系统来下载,目前仅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中国)共七个国家能下载到exen游戏。

1、手机游戏与传统游戏开发的区别:开发团队小;预算少;开发周期短;网络设备功能强大;开放标准多为免费;部署。

2、手机游戏设计遵循的规则:易于学习;可中断性;基于订阅;丰富的社会交互;利用手机技术的优点;无违法内容。

1. 我们在策划手机游戏时,要根据游戏的故事背景,手机游戏技术特点,创造

出符合游戏的角色、属性、规则。

2. 游戏故事和一般的小说和戏剧还不一样,因为游戏是交互性的。

3. 游戏故事的来源一般也分为原创、改编、借用等多个渠道。

三、收藏 | 2020年第2季度重要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回顾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伴随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随之回暖。中汽协数据显示1至5月累计销量29.5万辆,同比下降39.7%,仍未能摆脱负增长态势。对此,政府相关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都相继出台了拉动新能源汽车成长的利好政策。

ev视界对今年第二季度中央及地方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政策法规进行总结回顾,下半年新能源车市是否会出现反转值得关注。

【六月份重要政策】

一、工信部修改“双积分政策”:明确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

经过两年磨合,去年启动两次公开意见征集的新版“双积分”政策终于6月15日落地,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积分办法》修改的主要内容包括:

1、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0%、12%、14%、16%、18%。

2、增加了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对生产/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考虑到随着油耗达标要求逐年加严,符合低油耗标准的车型技术难度和成本逐步增大的实际情况,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低油耗乘用车的生产量或者进口量分别按照其数量的0.5倍、0.3倍、0.2倍计算。

3、丰富了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持股总和达到25%以上的其他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同为第三方直接或者间接持股总和达到25%以上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与该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持股总和达到25%以上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对该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持股总和达到25%以上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

4、车型涵盖范围更加全面。办法所称传统能源乘用车,是指除新能源乘用车以外的,能够燃用汽油、柴油、气体燃料或者醇醚燃料等的乘用车(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

5、单独提出低油耗汽车油耗核算,办法所称低油耗乘用车,是指综合燃料消耗量不超过《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中对应的车型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与该核算年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之积(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原则保留两位小数)的传统能源乘用车。

6、对核算年度生产量2000辆以下并且生产、研发和运营保持独立的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进口量2000辆以下的获境外乘用车生产企业授权的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放宽其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的达标要求:

(1)2016年度至2020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6%以上的,其达标值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3%以上不满6%的,其达标值放宽30%;

(2)2021年度至2023年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较上一年度下降达到4%以上的,其达标值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规定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要求基础上放宽60%;下降2%以上不满4%的,其达标值放宽30%;2024年度及以后年度的核算要求另行公布。

7、继续完善积分结转。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依据本办法自由交易,并按照下列规定结转,结转有效期不超过三年:

(1)2019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可以等额结转一年;

(2)2020年度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

(3)2021年度及以后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仅核算传统能源乘用车)与达标值的比值不高于123%的,允许其当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每结转一次,结转比例为50%。只生产或者进口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企业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按照50%的比例结转。

(4)工信部可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决定延长抵偿期限和调整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比例。

8、考核方式灵活调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应通过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抵偿归零。工信部可以根据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决定乘用车企业使用2021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正积分对2020年度产生的新能源汽车负积分进行抵偿。

《新能源乘用车车型积分计算方法》修改为:

ev视界简评:

受疫情和补贴退坡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低迷,新修改的“双积分”政策再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强制考核纳入、油耗要求进一步加严,车企将受到鼓励生产更多的新能源车型赚取更多积分,而在积分交易和转结方面也被赋予一定空间,减轻了压力,刺激车市增量发展。积分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也将显著改善,交易价格将充分体现市场价值,激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活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市场化调节作用也将显著增强。

二、工信部要求企业排查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安全隐患

6月8日,工信部装备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动力电池供应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对已售车辆、库存车辆的防水保护、高压线束、车辆碰撞、车载动力电池、车载充电装置、电池箱、机械部件和易损件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并根据车辆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技术手段,降低车辆起火风险。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1、对于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公交车等高使用强度的运营类车辆,行驶10万公里以下的排查比例不低于5%,行驶10-20万公里的排查比例不低于10%,行驶20万公里以上的不低于20%。

2、对于私家车,生产企业应明确告知用户,车辆触发何种条件时应回店检修。触发条件应包括:车辆正常行驶里程或使用年限间隔,车辆发生碰撞、泡水等意外情况,车辆仪表出现严重故障报警信号(如电池、过压、过温、绝缘过低,充电插座过温等)等。

3、对于监测平台出现3级报警故障、动力电池故障较多、6个月及以上未行驶或收到风险提示的车辆应进行100%排查。

4、企业应对各地区售后服务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专用维修设备工具配备及绝缘防护、技术人员维修及防护能力等进行排查,对存在问题的,应积极整改。

5、车辆生产企业应联合动力电池供应商共同开展动力电池的检查,包括动力电池的常规性检查和延伸性检查。其中,外观检查和软件诊断为常规性检查,气密性检查和开箱检查及更换零件为延伸性检查。

6、企业监测平台应当落实7×24小时全天值班制度,设置故障处理联系人。对出现3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及时通知用户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并将处理结果在1日内反馈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对1日内连续出现多次3级故障报警的车辆,应安排开展安全检查,并将处理结果于5日内反馈地方和国家监管平台。

7、企业应承担新能源汽车安全第一责任,应建立并长期保持由研发、生产、售后、质量、监测等部门组成的安全分析和事故调查小组,由企业主管新能源和产品安全的领导担任调查小组负责人。

ev视界简评:

5月份,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频发,引发了社会舆论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的关注。

安全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命门,生产企业作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切实履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发生。

【五月份重要政策】

一、电动汽车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5月12日,由工信部组织制定的gb18384-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0381-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和gb38032-2020《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其中,需要特别指出的,该项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主要是针对电动汽车的电气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在此前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要求,能够第一时间给驾乘人员安全提醒;强化了整车防水、绝缘电阻及监控要求,以降低车辆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况下的安全风险;优化了绝缘电阻、电容耦合等试验方法,以提高试验检测精度,保障整车高压电安全。

《电动客车安全要求》主要针对电动客车载客人数多、电池容量大、驱动功率高等特点,在标准基础上,对电动客车电池仓部位碰撞、充电系统、整车防水试验条件及要求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安全要求,增加了高压部件阻燃要求和电池系统最小管理单元热失控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电动客车火灾事故风险防范能力。

ev视界简评:

国家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这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中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分别从整车、电池、客车三个面提出技术准入门槛,对于提升、保障电动汽车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三项标准与我国牵头制定的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ungtr20)全面接轨。

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首批国标出炉

5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发布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4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t38775.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38775.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2部分:车载充电机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gb/t38775.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38775.4《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4部分: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

本次发布的车载充电机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及特殊要求等3项国家标准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体系中重要的基础通用标准。该标准体系规划标准18项,规范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公共以及私人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通信协议、测试要求及试验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除本次发布4项国家标准外,还有4项国标正在编制过程中。

特殊要求规定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产品设计以及产品测试时需要遵循的功率传输、系统功能相关的要求,给出了明确的性能指标、安全指标、功能指标的基线化要求,明确了相关要求的测试方法,形成了对产品设计和测试的指导性和规范性动作。

通信协议规范了无线充电的具体流程、参数和数据定义等,给出了系统功率传输部分的最小通信协议架构;电磁环境限值和测试方法给出了电磁环境曝露限值。

ev视界简评:

目前国内从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企业主要有华为、中兴新能源、中惠创智等科技公司和科研院校。上汽、比亚迪、北汽等车企也进行了相关研发测试。《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系列国标填补了中国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国家标准规范空白,可支撑私人应用领域的无线充电系统产品开发、测试和应用,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量产有较大推动作用。

三、四部门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

5月14日,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进口轻型汽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对2020年7月1日前生产(机动车合格证上传日期)、进口(货物进口证明书签注运抵日期)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增加6个月销售过渡期,2021年1月1日前,允许在全国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全部地区,以及山西、内蒙古、四川、陕西等省份公告已实施国六排放标准以外的地区)销售、注册登记。

四、工信部: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

5月25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结束后的“部长通道”活动中,工信部部长苗圩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表示,针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下一步将继续从供给侧、需求侧、使用侧三方面发力,为新能源车创造更好的使用环境。

供给侧:将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有序放开新能源汽车代工生产。对有检测能力的企业实行自检自证,减少重复检测。对于研发创新型新能源汽车企业,实行品牌授权试点。

需求侧:除落实好财税支持政策外,还将鼓励换电模式的发展,鼓励地方在执法车、物流车、环卫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更多采用新能源汽车,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使用侧:将继续加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类充换电设施实现互联互通。鼓励地方政府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出台停车、通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总而言之,我们会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发展,使其有一个更好的使用环境,让更多的消费者愿意选择新能源汽车。”

【四月份重要政策】

一、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

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2020年4月23日起实施,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

1、延长补贴期限,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综合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因素,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平缓补贴退坡力度和节奏,原则上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2020年补贴标准见附件)。为加快公共交通等领域汽车电动化,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出租(含网约车)、环卫、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民航机场以及党政机关公务领域符合要求的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不退坡,2021-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原则上每年补贴规模上限约200万辆。

2、适当优化技术指标,促进产业做优做强。2020年,保持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等技术指标不作调整,适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纯电动乘用车纯电续驶里程门槛。2021-2022年,原则上保持技术指标总体稳定。支持“车电分离”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鼓励企业进一步提升整车安全性、可靠性,研发生产具有先进底层操作系统、电子电气系统架构和智能化网联化特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3、完善资金清算制度,提高补贴精度从2020年起,新能源乘用车、商用车企业单次申报清算车辆数量应分别达到10000辆、1000辆;补贴政策结束后,对未达到清算车辆数量要求的企业,将安排最终清算。新能源乘用车补贴前售价须在30万元以下(含30万元),“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

4、调整补贴方式,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有关通知另行发布)。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布局合理、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5、强化资金监管,对监管不严、造成骗补等问题的地方和企业按规定严肃处理。

6、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根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等条件合理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的严肃性,确保规划落实。

7、加大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力度,机要通信等公务用车除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外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优先采购提供新能源汽车的租赁服务。

8、推动落实新能源汽车免限购、免限行、路权等支持政策,加大柴油货车治理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优势。

ev视界简评:

国家对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决心和支持没有丝毫改变。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新的突破,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和优化,将更加有利于向市场化的发展平稳过渡,同时有助于拉动汽车消费。坚持扶优扶强政策导向,还将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明显进步,引导企业练好内功。

二、三部委:明后两年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

4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三、工信部进一步放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门槛

4月7日,工信部组织发布了《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主要修改内容包括:

1、删除申请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要求。

为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更大发展空间,删除了第五条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审查要求》等附件中有关“设计开发能力”的相关内容,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同时,强化对企业生产一致性和售后服务保障能力的要求。

2、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停止生产的时间由12个月调整为24个月。

《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0号)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生产企业连续两年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特别公示。《准入规定》关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特别公示的要求应与其保持一致。

3、删除有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申请准入的过渡期临时条款。

过渡期临时条款主要适用于《准入规定》实施前已获得准入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产品,要求其在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有关过渡性规定,目前过渡期已经结束。

4、删除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同时满足《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的条款。

发改委已于2019年实施《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投资项目需遵守该规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管理规定》不再予以适用。

ev视界简评:

工信部最早于2017年发布实施《准入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能力自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效提升,随着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工信部进行与时俱进调整,进一步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给企业和市场更多选择空间,吸引投资关注,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

四、三部门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4月24日,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三部门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提出,到2022年底,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等领域重点标准20项以上,为开展车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联网城市级验证示范等工作提供支撑;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制修订道路交通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业务领域重点标准60项以上。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系列文件包括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和服务、智能交通、车辆智能管理等部分。其中,总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信息通信、电子产品和服务等4个部分已分别于2017年12月、2018年6月发布。

《车辆智能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在《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提出的总体框架下,以推动车联网技术在公安交通管理领域应用、保障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为核心,提出了构建包括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道路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方面标准在内的标准体系,列出了标准明细共66项,并将根据发展需求,不定期进行更新完善。

1、基础类标准为其它各部分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支撑,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分类和编码、符号等方面标准。

2、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类标准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在用车定期安全技术检验等安全管理工作,包括运行安全要求、运行安全测试要求等方面标准。开展登记管理是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和上道路行驶的基本前提。

3、身份认证与安全类标准主要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设施之间身份互认,主要包括智能网联汽车身份与安全、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身份与安全、身份认证平台及电子证件等方面标准。在车联网环境中,车辆及其驾驶人、道路交通管理设施具有数字身份并对其进行验证是确保信息交互及安全的关键环节。

4、智能网联汽车运行管理类标准主要支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法对上道路行驶智能网联汽车进行管理,主要包括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和实时运行管理等方面标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开展道路通行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等道路运行管理工作是车辆智能管理的核心所在。

5、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类标准主要支撑车联网环境下道路交通管理设施信息交互及基于道路交通管理相关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服务。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工作是支撑车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领域应用的根本保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